定期或終身壽險? 那個划算 - 必要性 vs 費用
買壽險是一種愛家庭的表現,因爲你有心保護你的妻兒子女,預防着萬一不幸事故發生,身後還留一筆錢 夠他們安心生活一陣子。
買壽險是一種必要的行動,衆所皆知。但保險期應多長卻一直有爭議。
主張買定期保險的人主張買到孩子長大可以自立以後即可,年紀大後的保險費過高就不值得再買了。另一個原因他們認爲終身保險不值得,是因終身壽險的保費較高(因爲以這種保單以95歲前死亡的機率來計算保費)。 這類人認爲與其買保險,不如將錢拿去投資股票。
但有些人認爲買終身壽險比較划算。他們認爲如果買壽險到老年仍然是有需要的(如:房貸尚未付清,想給配偶寬裕一點的生活費,或要給子孫留一點遺產);有了“需要”,多花點錢也就是值得的。從成本分析的角度言,如果最終保險公司提供的死亡給付death benefit 大於保費的總額,那對投保人而言這投保的交易就算是好的買賣。舉例來說, 以投保人這輩子共花了20萬塊錢的保費,85歲過世,保險公司給家屬25萬塊錢的死亡給付,那他這個保險就不算虧本,雖然20萬保費看起來不低。
對於想要節省成本的投保人,他最佳的做法是:定期及終身壽險並用。以30歲的人需要50萬的壽險保障爲例。他可以買25萬保額的30年期的定期保險。再另買25萬保額的終身壽險。 買定期保險來保障孩子到大學畢業。爲了在60歲後仍要給配偶及子孫留點保障,又另多花點錢買終身險。如此計劃下, 萬一該投保人於60歲前過世,其子女尚未完全自立, 家裏有錢的地方多,他可給家屬留下50萬的保險給付;若他是過了60歲身故,他的子女已經自立,他留給配偶25萬。如此,他就可因應需求的不同而又不一樣的保障。除此之外,終身壽險可以讓投保人於投保數年後降低保額。如:投保人於30歲時買50萬的終身險,50歲時將保額轉爲25萬,這也是投保人可以考慮的方法。
爲了避免投保人年紀大會因健康因素買不到保險或保費費率過高,我們應該於年輕時就買終身壽險。七老八十時,後悔了覺得保險不值得的,再來退保或將壽險轉換成年金保險(Annuity)都是可以的。